浅谈语言泡沬

谢明

2016.02.14

 

语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语言的善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与发展。同时, 语言的滥用也导致了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社会冲突和乱象。人们尤其要关注在文化学和物理学两大领域中的语言滥用或言不达意的现象。


首先, 文化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它为社会活动提供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文化学中最大的言不达意的语言泡沫是用<<文化>>两字(culture) 代替<<文艺>>两字(art and literature)。例如, 人们常常滥用的表述包括: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人,没有文化,等等。这类言不达意的语言泡沫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以及市场价格体系的扭曲。如何正确地了解文化的科学内涵, 读者可以阅读我写的关于文化学的短文。


其次, 物理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含整个宇宙。例如,宇宙由天体和地体构成。地体的万物又分为:实物(含有机物、无机物),动物(含人类),植物三大类。万物的内部构件包括: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光子、更小的粒子, 以及人们常说的: 上帝粒子。所有这些构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能量。能量的表现形式包括:动能、势能、功能(力 x 位移)、电能、热能、等等。能量是守恒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另外,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波和场。任何实物上下来回运动的时空轨迹称为波。波的运动是独立于产生波的源 (例如, 光源, 声源)。波是一种绝对的动态现象。场是任何实物在其周边时空产生的物理约束。场依赖源的存在而存在。场是一种相对的静态现象。


基于上述认知,不难理解下面列举的言不达意的语言泡沫:


电磁波 (1):它的一种表述的是光子在时空中的传播。它与电无关,也与磁无关。如果光含有电,在日光照耀下,大地岂不变成了静电高压场?所以,我认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传播应该称之为:光波。

电磁波(2):它的另一种表述是电场与磁场的交替转变而在时空中的运动,即所谓:电场与磁场的波动。质疑:难道存在没有源(电荷)的电场?难道存在没有源(电流)的磁场?我认为这种表述是误导性的。


超声波:它实际上表述的是压力变化通过时空中的媒介(水、空气、等等)在时空中的传播。压力变化的频率有大有小。其中,某个频率段的压力波能被人耳感知。这个频率段的压力波被称之为:声波。我认为, 听得着的叫声波,听不着的应该直呼其原名,即:压力波。


压力:  对了, 压力也是个泡沫化的用词。大家都知道, 压力不是一种力。 正确的讲法应该称之为: 物压 (例如:气压,水压,等等) 或力压。也就是说, Pressure一词的翻译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力。它是一个与力有关的独立物理量。类似的言不达意的语言泡沫还有: 国家、知识产权、熊猫、等等用词。首先, Nation或Country的含义是国, 不是家。因此, 正确的用词是: 家国、祖国、共和国。只有让全体公民建立了国的意识, 才能有效地立法和执法。其次, 我们常讲: 知识无国界, 技术有其主。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技术产权, 而不是知识产权。再看看熊猫两个字, 我们台湾的同胞称之为:猫熊。因为,Panda是一种熊, 而不是一种猫。


电波:人们误认为电子可以在时空传播。现实告诉我们, 世上只有电子流,没有电子波。电子的流动必须借助于原子或电力场。支撑电子流动的原子构成了人们熟悉的器材, 例如:导体、电线、电阻,等等。那么, 人们是否可以把电波理解为电场波?这种解释是错的, 它违背了场的属性, 即:场离不开源,场是相对于源的一种对外施加的约束。所以, 电波也是言不达意的泡沫化的用词。


最后, 看一下最近几天大家热烈议论的引力波。现实告诉我们, 力是场或源的一种属性。没有场或源,就没有力。例如,没有引力场,哪有引力?没有电场,哪有电力?


我们上面讲到,场依赖于源,场是相对于源的静态现象。没有场波,就没有力波。没有力波,就没有引力波。


如果引力场的变化能产生引力波的话, 那么天天绕地球转的月亮岂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引力波?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 地球上每发生一次大地震岂不是就产生了一次引力波?


退一步讲, 如果有引力波的话,那也只能是:质子波。但是, 大家知道, 质子总是躲在原子核内, 正常条件下, 它不会逃逸。也就是说, 正常条件下, 时空中没有质子流, 也没有质子波。


今天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 顺手添加一句: 没有心力场 (美人),哪来的心力 (心动)?


以上是我对言不达意的语言泡沫的关注,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谢朋
2016-2-14

 


| Office: N3-02C-96 | Phone: (+65) 6790 5754 | Phone: (+65) 9837 9612 | Fax: (+65) 6791 3712 | Email: mmxie@ntu.edu.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