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二重性

谢明

2015.11.02

 

当下,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处于上升的趋势。大到国际舞台,小到国内舞台,人们似乎大片大片地成为金钱的奴隶或炮灰。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为:战争、冲突、暴力、房奴、车奴、钱奴、贪奴、等等。更为奇怪的是,人们在惊呼信仰缺失和拜金主义盛行的同时,却又天天崇拜和向往挣钱、赚钱和赌钱等落后的社会行为。极少有人倡导积极地创造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这条科学发展观。另外,亚洲国家的执政党及其政府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拜金主义的推手和奉行者。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全球、包括亚洲地区有这些奇特现象和行为?

 

本文通过简述货币的二重性来帮助大家看清上述问题的根源及管控这类问题的举措。

 

我们先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船政博物馆谈起。创建于马尾地区的船政学校是中国现代海军的摇篮。它拥有中国近代最优秀的留学生和海外洋人师资。它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为此, 政府在马尾地区建设了船政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凡是参观了该博物馆的人士都会有如下同感:一是清未政府也奉行了科技兴国政策,当年的留学生的科技水平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留学生;二是清未政府也实行了人才强国政策,并引进了洋人学者来华执教,师资队伍的实力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众多大学。所以, 当时中国海军的人才实力是名列世界前矛的。然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不懂货币的二重性,胡乱截取海军军费去修建某个后花园,间接或直接导致甲午战争的全盘失败。

 

让人不解的是, 战败之后,中国的学者没有一人从金融或资本的角度去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更有甚者,香港的一名教授放言道:“世界上没有人能讲淸楚什么是货币,我的美国导师是货币之父,他也不知道货币的本质”。其用意就是不让中华民族了解货币的真相。

 

放眼今日,中国政府部门的文化部、宣传部任由挣钱、赚钱、赌钱等落后的思想在中华民族间隨心所意地传播,不加修正,不敢抵制。这也间接说明,中国大陆的学者们都不关注钱的本质,或货币的二重性。所以,揭示货币的本质或二重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从学术上讲,社会价值等于实现了交换的结果(不参与交换的私货不代表社会共享的价值)。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以物换物。例如,用一件衣服换一条裤子,或用一担米换一框菜,等等。

 

交换是个社会需求。而且,交换是重大的社会需求。然而,以物换物有众多的缺点:一是以物换物模式的流动性差或速度慢(例如,怎样用江南的水牛换北方的俊马?),二是以物换物模式的地理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怎样用中国的茶叶换法国的面包?),三是以物换物模式在交换时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怎样用春天的挑子换秋天的水果?),等等。为了解决上述社会需求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人们开始脑筋,发明了货币这个交换工具。并且,货币从最原始的贝壳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纸币和电子货币。

 

因此,货币的第一属性是:价值或价格符号。它的这个属性带来了两种全新的交换模式:一是以物换币(中文称之为:卖。例如,把生产的一只鸡卖掉,换回10元货币),二是以币换物(中文称之为:买。例如,支付10元货币买回一件衣服)。

 

不难看出,货币是价值或价格的符号,市场上货币的总量必须与市场上货品的价值或价格保持平衡。价值增加了,货币要增发。价值减少了(例如:粮食被吃掉了),货币要回收。

 

因为交换是涉及整体的社会行为,货币的增发和回收必须由人们公认、共信的机构去执行。这样的机构最好是国家下的公认、共信部门(或公共部门),即:央行。因此, 不言而喻,金融服务必须纳入公共服务中去。

 

在电子货币出现之前,货币都是有形的实物。然而,有形的实物都是可以交换的。结果是,货币换货币的现象就出现了。
所以,货币的第二属性是它的特殊商品性,即: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这个属性带来了第四种交换模式, 即:以货币换货币。这个模式的出现给世界造成了周期性的灾难:金融危机。因为,货币换货币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改变分配价值这个环节。这种改变往往是弊大于利。它纵容各种有形无形的巧取豪夺,破坏社会和谐及稳定。

 

综上所述,货币具有二重性:一、货币是代表价值的符号,它促进价值创造这个环节;二、货币是一种可以参与交易的特殊商品,它改变价值分配的格局。最典型的货币换货币是赌场或某类股市。在此,大家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主席、李光耀资政等世界级领袖要反对建立赌场、反对货币换货币导致的种种腐败行为。所以,执政党及其政府必须抑制货币的商品性,充分发挥货币的价值符号属性,鼓励人们积极地投身于价值创造这个利国利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最近,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人们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项创造价值的伟大事业要能否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是否有适合双创的生态,其中之一就是金融生态或资本市场。在此,我的一个建议是把金融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让货币像水、电一样成为公共的、合理收费的社会资源。我坚信,这个景象早晚一定会在地球上出现。因为, 它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下一个标志或高度。另外, 公共服务内容的日趋丰富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 Office: N3-02C-96 | Phone: (+65) 6790 5754 | Phone: (+65) 9837 9612 | Fax: (+65) 6791 3712 | Email: mmxie@ntu.edu.sg |